除了空挂病人以外,一些患者还利用监管漏洞,在北京各大医院门诊频繁开药。
通过北京多家医院的信息共享系统,记者看到,从2024年2月6日至5月13日,患者王某某共104次到北京各大医院的门诊开药。
以4月份为例,仅在4月3日这一天,王某某就去了三家医院:上午8时去了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9时30分前往航天七三一医院,下午2时30分在北京燕化医院,行程近50公里,分别开了价值827元、686元和1199元的药物,“诊断”包含锁骨骨折、行走困难、胸部损伤、支气管哮喘、煤炭工肺尘埃沉着病等。
4月4日,该患者又来到北京市化工职业病防治院开具5张处方共1319元,4月6日在中日友好医院开具2张处方共1824元,4月7日在北大第一医院开具2张处方共1020元……
王某某几乎每天都去医院开药,付费的都是“工伤保险基金”。
药品既有碳酸钙D3、蓝芩口服液、感冒清热颗粒这样的非处方药,也有如意珍宝丸、肺力咳合剂、洛索洛芬钠等处方药。
曾经在北京市化工职业病防治院工作多年的赵医生也向记者证实了这一点。
赵医生说,工伤保险的药品目录和医保一样,却不是由医疗保障局监管。普通患者使用医保基金开药时,在药品固定使用周期内无法重复开药。但工伤保险由人社部门管理,开药周期不受限制。
赵医生表示:“关于开药,如果是工伤,没有很多限制,这是医保系统没有把工伤纳入的漏洞。北京市化工职业病防治院钻着政策漏洞,患者花费在5万以内,住56天,基本上花到将近5万出院,如果超过5万,上面的监管力度会加大。”
赵医生告诉记者,北京市化工职业病防治院有多位“常客”,大多都是尘肺病患者,但这些人几乎不用接受特别的住院治疗,却每年住院多次,除了开药几乎不受限制外,每天还能享受补贴。
赵医生说:“患者转一圈就回家。原来有一个名单表,有七八十位左右是‘常住客’。这些药之所以开,是为了证明住院,而不是让其输进去。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就算住院了,每天也有伙食补贴。领导也会有业绩,接了多少病人?医疗上给职业病的病人做了多少贡献?不然一个病人都没有,为职业病的病人做了什么?这是公立医院,根据患者数量和床位数,可以申请很多福利待遇。”
北京市化工职业病防治院医务处黄主任和记者沟通情况时表示,医院经常接受检查,没有发现此类情况。
黄主任称:“我们是二级公立的医院,没有必要去做这个事,由国家差额拨款,是有住院指征的,我们从门诊才收进来,收进来之后肯定正常检查治疗,跟工伤有关的监管部门每年都来查,还不定期进行暗访,也没发现我们医院有这种情况,最起码我作为管理部门人员,现在也没有发现这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