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当前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规划计划>>部门计划总结>>正文
索引号 1041621347/tyj/2021-0000034 公开目录 部门计划总结
发布机构 临沂市体育局 发布日期 2017-01-25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标  题 临沂市体育局2012年以来和2016年工作总结及未来五年和2017年工作打算
临沂市体育局2012年以来和2016年工作总结及未来五年和2017年工作打算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体育系统干部职工凝心聚力,扎实工作,推动全市体育事业取得新的发展。对照《政府工作报告》部署安排,全面梳理本部门工作,经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对2012年以来特别是2016年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对今后五年和2017年工作进行了认真谋划。

一、2012年以来和2016年工作总结

(一)2012年以来工作总结。一是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各县区建立了2个以上全民健身工程示范点,乡镇健身中心101处,农村及城市社区健身工程4105个,健身设施覆盖率农村和城区分别达到80%和90%,全市人均拥有体育场地面积1.4平方米。每年举办各类健身活动300多项次,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占总人口的40%以上。二是竞技体育水平得到提升。第十二届全运会,我市运动员获得7枚金牌,取得我市运动员参加全运会最好成绩。仁川亚运会,我市运动员获得2枚金牌,实现了我市运动员参加亚运会金牌零的突破,创历史最好成绩。第二十三届省运会,我市代表团共获得金牌59.5枚。三是体育产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出台了临沂市《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实施意见》,成立了临沂市体育产业协会,创建了山东省首批省级体育产业基地。初步形成了连胜体育等体育销售物流、英迪凯等体育器材生产、河东产业基地体育体验旅游、庆华健身俱乐部健身服务等体育产业业态。举办了中美澳艺术滑水对抗赛、世界杯滑水赛、百里沂河极限挑战赛、中国临沂国际马拉松等一系列国际国内大型体育赛事,观赛群众每年达二十余万人次。十二五期间,体育彩票累计销售金额40.35亿元,年销量跃居全省第三位,为临沂筹措体育事业发展公益金近3亿元。

2012年以来,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民健身活动优秀组织奖、国际滑水联合会授予“世界滑水之城”称号。

(二)2016年工作总结。一年来,全市体育系统围绕抓群众体育服务民生、抓竞技体育争光添彩、抓体育产业保值增收、抓品牌赛事扩大影响的思路,认真做好各项工作任务。

1、成功举办临沂市第六届运动会。六运会是我市规模最大、参赛人数最多的一届市运会,共有来自16个县区、38个市直单位的7407名运动员报名参赛。一是开幕式隆重热烈。规格高,市领导几大班子主要领导冒雨全程出席,各县区和市直150多个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规模大,46个运动员方队参加入场式,近3万人现场观看了开幕式。标准高,整个开幕式,符合大型综合性运动会的开幕式流程,时间安排恰当,前后衔接紧密。创意好,文体表演安排六个节目,马术表演、单车骑行和精灵轮滑等极具特色。评价高,成为了我市微信平台上最热的话题。二是竞赛组织规范周密。圆满完成了组织发动、资格审查、竞赛组织等工作,决出金牌878枚,实现了公开、公正、公平。三是宣传工作富有成效。围绕“健康临沂、激情市运”主题,开展了会徽、吉祥物征集、赛事动态、体育工作图片展、奖牌榜、开幕式录播等活动。四是安全保卫万无一失。组织了市六运会开幕式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与公安、消防、大学等部门密切协作,形成了细致周全的安全保卫方案,确保了整个六运会的成功圆满。五是后勤保障坚强有力。做到吃的放心、住的舒心、行的安全。协调卫生、食品、气象等部门,制定了完善的工作方案,为市六运会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

2、加快构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以满足群众健身需求为出发点,认真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努力构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一是加快健身设施建设。围绕编制全市公共体育设施布局规划,对全市健身设施进行了全面摸底和重新规划。通过争取上级扶持和市级投入,全年累计投资1400多万元对健身设施进行了建设、更新和提升。二是广泛开展健身活动。充分调动社会力量,举办了市县两级全民健身运动会、万人健步走、全民健身精品项目展演、迷你马拉松等健身活动300多项次,参与群众16万人次。三是加强健身组织建设。开展了体育总会建设年活动,年内全部完成县级体育总会挂牌工作。目前全市各类体育社团已发展到300多家,社会体育指导员18000名,全民健身活动站点5100个。

3、努力提升竞技体育水平。努力构建以市体校为龙头、业余训练为基础、传统项目学校和单项协会俱乐部为补充的竞技人才选拔培养体系,夯实竞技体育发展的基石。一是建设市体校新校区。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全力推进市体校建设,于9月19日搬迁入驻,大幅改善办学和训练条件。二是深化县级体校改革。按照省里部署要求,各县区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改革方式,全面展开了县级体校办学模式改革工作,预计年底前4-5个县区实现有一所新型体校的目标。三是加强传统项目学校、俱乐部建设。深化体教结合,整合社会力量,发挥俱乐部竞技人才培养优势,开展市队学校办、俱乐部办、企业办试点工作,已经形成了临沂一中篮球、郯城一中足球等项目。

4、促进体育产业快速发展。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通过政策引领、组织发动、融合互补等方式,依托临沂商贸物流优势,加快体育产业发展。一是研究制定政策。立足临沂实际,出台了临沂市《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撑。二是调动社会力量。发挥体育产业协会等体育社团的作用,借助我市商贸物流强市优势,形成了中国体育用品城、庆华健身等知名企业。三是加快融合发展。加大与旅游、文化、水利等相关部门和行业的融合发展力度,形成了蒙山健身步道、云蒙湖自行车赛道等新的体育产业项目。截至目前,已经完成体彩销量16亿元,全年有望突破17亿元。

5、积极打造临沂品牌赛事。发挥临沂山水优势,以举办中国蒙山体育节、中国沂河体育节为载体,打造富有临沂地域特色和突出亮点的蒙山沂水体育品牌。中国蒙山体育节于5月21日开幕,举办了中国蒙山国际帐篷节、万人登山赛、航模大赛、万人骑行、自行车冠军赛、M60登山赛等赛事活动。中国沂河体育节于6月9日端午节龙舟争霸赛拉开帷幕,举办了百里沂河水上运动挑战赛、国庆节龙舟邀请赛等大赛,同时举办了摩托艇、皮划艇等群众活动。国际滑水公开赛,是国际滑水联合会、国家体育总局水上运动管理中心专门为临沂量身定做,列为了国际滑联规定的滑水世界排名积分赛,参赛选手来自包括欧洲、美洲、亚澳地区约10个国家和地区,均为世界排名前30名的顶尖运动员。CCTV-4中文国际《体育在线》作30分钟专题报道,CCTV-5《体育新闻》、CCTV13《朝闻天下》、山东电视台《早安山东》等媒体以新闻专题、《体育晨报》以专栏等方式对节会进行了报道。百度视频、央广网、新浪视频、搜狐视频、优酷视频、第一视频网、看看新闻网进行了新闻报道。

二、今后五年及2017年工作安排

(一)今后五年工作安排。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党和国家的重视,今后五年,体育事业将步入高速发展的阶段。我们将围绕中央、省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建设健康临沂体育强市的战略定位,适应新常态,展现新作为,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应有贡献。

1、群众体育档次水平得到提升。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得到有效落实,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达到40%以上,健康素质主要指标位居全省前列;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0平方米以上,县区公共体育场、乡镇和农村社区(行政村)健身设施、新建社区配套体育设施覆盖率达到100%,县级以上主城区建成“15分钟健身圈”;所有县区和80%以上的乡镇(街道)及有条件的村(社区)建立健全体育总会,市县两级单项体育协会分别达到70个和400个以上,全民健身站点达到每万人6个以上,体育社会指导员总量超过28000人。依托临沂优势,打造一批品牌健身活动,带动全民健身深入开展。

2、竞技体育基础工作得到强化。奥运争光计划深入实施,打造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项目,提升一批潜优势项目和弱势项目,后备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国家级、省级后备人才基地和市级后备人才训练基地数量达到全省中上游,“教体结合”办体校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实现“县县有体校”的目标。参加省级以上比赛成绩进步显著,2018年省运会取得佳绩。

3、体育产业规模实力得到增强。深入贯彻《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基本建立布局合理、优势突出的体育产业体系;体育产业增加值的年均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同期经济增长速度;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300亿元,体育服务业增加值占体育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5%以上,省级体育产业基地2家以上;全民健身科技服务和体育企业创新研发能力显著增强。

4、体育场馆规划建设取得突破。以承办二十五届省运会为目标,市级按照“五个一”标准,积极推动新体育中心建设和全民健身中心、体育公园等场馆规划建设。各县区按照“一场两馆一中心”标准,加快推进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全民健身中心建设。争取用3-5年的时间,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备、在全省处于上游水平的体育场馆体系。

(二)2017年工作安排。2017年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围绕扩大体育工作社会影响力打造品牌赛事。通过品牌带动、市县联动等方式,形成发展合力。重点策划好中国沂河体育节、中国蒙山体育节,将节会办成知名度高、参与度广、富有地域特色和强大生命力的品牌赛事。帮助县区策划好“一县一精品”工作。二是围绕服务保障民生做好群众体育工作。结合体育扶贫开发工作,加快健身设施建设,基本实现全覆盖;围绕不同人群的健身需求,组织开展多元化的健身活动;加快健身组织健身,进一步完善健身组织网络。三是围绕“三支队伍”(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建设做好竞技体育工作。深入推进县级体校办学模式改革工作,建设一批市级优秀竞技体育人才后备训练基地,夯实基础;抓好各类比赛的组织,选拔苗子;加强学习教育培训,提高水平;抓好市级体校建设,形成龙头;抓好社会力量参与,形成合力。四是围绕服务经济发展做好体育产业工作。将体育产业这一健康产业、朝阳产业纳入到全市产业体系建设,广泛吸引社会力量参与体育事业,打造中国最大的体育用品采购基地、国际体育用品物流中转基地和城市智慧体育创客中心的“两基地一中心”格局,省级基地创建取得新成效,体彩销售再创新高。五是围绕城市总体布局推进场馆建设。加快新体育中心规划建设工作,争取尽快破土动工。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