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体育局主办 市政府网站群技术支持
地址:山东省临沂市北城新区 电话:0539-8726833 网站标识码:3713000007 鲁ICP备2024081413号

索引号 | 1041621347/tyj/2024-0000290 | 公开目录 | 公示公告 |
发布机构 | 临沂市体育局 | 发布日期 | 2024-06-18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文号 | 临体〔2024〕30号 |
标 题 | 临沂市体育局关于印发《关于发挥体育赛事活动溢出效应促进体育消费助力经济增长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
各县区体育主管部门,高新区教育体育工作办公室、沂河新区教育体育和卫生健康局,局机关各科室、各单位: 现将《关于发挥体育赛事活动溢出效应促进体育消费助力经济增长的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落实。 临沂市体育局 2024年6月18日 (此件主动公开) 关于发挥体育赛事活动溢出效应 促进体育消费助力经济增长的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办人民满意体育”为目标,围绕体育大市建设和筹备第26届省运会重点任务,立足全民健身需求,深化体育赛事活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优化体育赛事活动结构和布局,以大众体育培养康养旅游,促进体育与文旅商贸等融合发展,拓展消费链条,激发消费潜力,提升城市活力,把赛事“流量”变消费“能量”和经济“增量”,以体育新质生产力助力临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破圈联动,叠加互惠。立足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体育赛事活动为引线,打破地域边界、行业边界,促进体育与文化、旅游、教育、康养、商业会展等融合发展,进一步联动体育赛事和吃住行、游购娱的关系,丰富消费场景,点燃全领域市场消费热情,促进增量消费。 2.坚持因地制宜,因需制宜。立足当地实际,根据群众需求,结合地域自然资源、景区资源及人文优势,积极打造展示生态优势、契合地理特征、彰显临沂文化、融合业态发展的品牌赛事,提升赛事活动的知名度和黏合力。 3.坚持群众主体,全民参与。将繁荣群众体育,扩大体育参与人群作为拉动体育及相关领域消费的根本动力和最大潜力,推动体育消费由实物型向参与型转变。发挥体育赛事聚人气、引流量的作用,按照草根性、开放性、规范性和效益性要求,多举办接地气、特色明、效益高、易参与、群众喜闻乐见的赛事活动,提升群众对健身健康的关注度和体育赛事活动的参与度,持续壮大消费人群。 (三)主要目标 体育赛事活动体系更加完善,形成大型高端赛事引领、自主品牌赛事带动、基层亲民赛事补充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格局;体育赛事活动对蒙山、沂河等自然资源禀赋的作用发挥更加充分,激发城市活力和助力乡村振兴作用更加彰显;全民健身热情持续高涨,全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城市风貌更加健康和谐;业态融合更加深入,体育赛事与文化、旅游、康养、教育、娱乐等相关产业深度融合,新需求、新消费、新产品、新模式不断涌现,体育赛事助力经济增长的作用更加突显。 二、重点任务 (一)丰富开展城市运动。坚持以赛营城、以赛兴城,发挥临沂奥体公园承载优势,采用市场化运作方式,加大引赛办赛力度。围绕服务筹备第二十六届省运会,积累大型赛事承办经验。积极争取承办国际性和全国性体育赛事活动,办好国际排联男排挑战者杯、中国男子排球超级联赛;争取山东泰山足球俱乐部、山东高速篮球俱乐部等职业体育俱乐部赛事主场;办好临沂马拉松、红色沂蒙“城BA”等大型高端本土品牌赛事,各县区依托自身体育资源,积极承接国家级和省市级体育赛事,吸引城市客流,激发体育、交通、旅游、食宿等行业消费。以赛为媒,对外展现临沂城市形象,提升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提升举办沂河运动。按照“高端赛事引领、全民健身互动、产业发展跟进、群众深度参与”的办赛思路,擦亮沂河体育节赛事品牌,全力争创国家水上(海上)国民休闲运动中心, 办好皮划艇、龙舟、摩托艇、沙滩飞盘等项目的国家级赛事和自主品牌赛事。与水韵琅琊、夜画琅琊、夜游沂河等文旅项目相融合,面向社会广泛开展水上运动体验活动和沂河嘉年华,设计开发有新意、有创意的融合产品,营造内容丰富、充满活力的沉浸式、体验式融合消费新场景,配套非遗展销、文创市集、网红打卡、民俗小吃、特色农产品推介、美食节、啤酒节等促消费活动,丰富完善夜游、夜购、夜食、夜娱等多元化业态不断拓展消费链条,充分释放消费潜力。 (三)谋划布局蒙山运动。围绕市委、市政府“激活蒙山”部署要求,整合龟蒙、云蒙、天蒙、彩蒙等片区旅游资源,设计开发体育旅游项目,打造一批蒙山体育旅游新产品、新业态。举办好齐鲁名山挑战赛、“走遍蒙山沂水”万人登山活动,积极策划举办承办全国铁人三项赛、全国百公里越野跑、全国环云蒙湖自行车赛等全国范围的体育赛事活动,发挥蒙山国家登山健身步道等项目资源优势,打造全国康养圣地和体育旅游精品线路。 (四)融合开展景区运动。推进体育+旅游融合发展,发挥体育赛事乘数效应、融合效应和带动效应,以大众体育培育康养旅游。深入开展“跟着赛事去旅行”活动,推动旅游景区布局开展骑行、越野跑、马拉松、网球、门球、攀岩、射箭、垂钓等时潮运动项目,构建集培训、比赛、康养、休闲于一体的产业生态,配合开展露营、美食、美宿等活动,形成一批体现体文旅融合特色的消费产品和“网红”打卡地。依托沂水县雪山彩虹谷国家级体育旅游示范基地、沂南县红石寨省级体育旅游示范基地等载体, 开展好“沿齐长城” 定向赛,形成“以体促旅、借赛兴游,一日比赛、多日停留,一人参赛、全家旅游”的体旅融合消费模式,把赛事“流量”变景区“留量”消费“增量”。 (五)扩大推广乡村运动。立足体育服务乡村振兴,助力乡村产业发展,将体育赛事活动与民宿、民俗、乡土文化、特色小吃等元素相结合,推进“红色之旅 沂蒙骑行”自行车赛、“魅力沂蒙˙美丽乡村”迷你马拉松、羽毛球、气排球等户外室内赛事走进田园综合体,以兰陵压油沟为试点,探索田园综合体办赛模式。开展好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村村有戏系列赛事活动,建立完善自下而上的参赛选拔机制,结合丰收节、采摘节,办好千村(社区)万人广场舞大赛、千村万人拔河大赛、社区运动会、“村超”“村BA”等乡村赛事不少于1000场(项)次,活跃乡村体育生活,助力乡村振兴。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部门协同。建立包括宣传、体育、文旅、商务、教育、交通等部门在内的沟通联络机制,定期谋划开展体育赛事及相关配套活动,探索建立凭参赛证享全天免费公交服务和免景区门票服务等体育旅游惠民政策。体育部门每年年初向社会公布拟在本市举办的各级各类体育赛事清单,相关部门根据各自职责对列入清单的赛事提供保障。 (二)强化赛事评估。各级各类体育赛事活动,包括体育社会力量举办的体育赛事活动,均需出具赛事活动评估报告,通过聘请第三方评估机构进行评估或将赛事评估纳入赛事招标内容等,从专业度、关注度、贡献度等方面构建体育赛事评估指标,全面评估赛事活动质量及体育、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综合效益。 (三)完善基础设施。加快推进省运会比赛场馆建设进度,鼓励场馆引入新型管理设备,支持新型体育场馆设施建设,提升场馆科技化、智慧化水平。提升临沂奥体公园等体育场馆的运营管理水平,积极争取承接国际和国家级赛事。结合国土空间规划,利用主城区闲置小地块开发建设全民健身场馆场地,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建设、管理和运营,加大体育赛事活动场地供给。 (四)加大宣传力度。凝聚多方合力,充分运用好本地传统媒体和融媒体、自媒体等宣传平台,加强与国家级和省级媒体的沟通合作,加大赛事活动宣传报道,营造体育事业融合发展良好氛围。践行“办赛、营城、兴业、惠民”理念,以赛事活动为窗口,对外全面展示临沂形象,扩大临沂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 附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