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市体育局的正确指导下,沂水县高度重视体校建设,多方组织调研,加强部门联动,强化工作措施,体校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多方开展调研,确定办学方案。沂水县业余体校始建于1987年,在县体校的带动下,沂水县竞技体育一直走在全市、全省前列,培养了以卜凡芳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运动员。在1998年全省教育布局调整中,沂水县体校被撤并。为做好体校恢复重建工作,县体育、教育部门在充分借鉴以往办校经验的基础上,联合成立了改革体校办学模式调研组,深入部分乡镇及县直中小学校,通过发放调查表、组织召开座谈会等形式,从校址选择、人员编制、项目设置、招生选材、学生管理、学生出路等方面深入调研。先后四次组织赴泰安市岱岳区、淄博市沂源县等地学习办学经验,结合调研报告和学习成果,对体校恢复重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列出问题清单,逐项加以解决,确立了依托现有教育优势资源体教联合办体校的工作思路,并于2016年12月23日在县政府常务会议上研究通过。
强化组织领导,立即启动体校筹建工作。省、市出台改革县级体校办学模式文件后,县体育、教育部门及时行动,将前期调研和考察学习成果形成了专题报告,把改革我县体校办学模式的必要性、可行性和紧迫性作了充分阐述,并就体校建设提出了初步意见。县政府主要领导充分肯定了两部门前期的调研成果,结合近年来体育部门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做出的突出贡献,要求在办体校这件事上要当排头兵。为加快体校建设工作开展,县政府成立了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体育、教育、编制、人社、财政等部门分管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工作班子,具体负责体校的前期筹建工作。印发了《沂水县改革体校办学模式实施方案》,理顺了体校办学管理体制,确定由体育办一名班子成员担任沂水二中副校长兼体校校长;编制部门为体校教练员核编18人,用两年时间配备齐全;人社部门配合招聘体校教练员6名;财政部门将体校筹建经费全部纳入财政预算,保证了体校筹建各项工作的快速开展。
抢抓机遇,保障体校建设顺利进行。一方面,抓住县委、县政府确定的“125工程”中“一场两馆”建设的有利时机,结合体校项目设置,科学规划设计场馆,为体校建设工作开展提供便利条件。另一方面,紧紧抓住国家和省、市体育部门大力改革县级体校办学模式的有利时机,积极对上争取政策、资金支持,共争取上级资金400万元,为体校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资金支持。目前,体校场馆手续办理、办公设施、训练器材配备、教练员招聘、招生选材方案制定等工作正有序推进。
(沂水县体育工作办公室)